守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守吏的简介:

shǒu lì
1.守卫关隘的官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守关的官吏。唐.元结〈欸乃〉曲五首之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守吏》在古代文献中一般指代负责看管、监督某个地方或某项事务的人,通常是指官府中的官员或者差役。这里的“守”字体现了其职责所在——守卫、守护;“吏”字则强调了人物的身份为公务人员。

详细解释

  • :守卫,维持。
  • :古代官职的一种称呼,泛指官府里的工作人员或官员。

综上所述,《守吏》可以理解为在特定场合下负责监督、管理事务的官员或者差役。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力来确保相关规则被遵守,并维护秩序与安全。

造句

  1. 古代社会中,守吏们常常需要昼夜不停地巡逻,以保证地方的安全。
  2. 这次事件,由于守吏工作不力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3. 清朝时期,许多官员都被称为守吏,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
  4. 在古代的驿站中,负责看管物资和安全的就是那些守吏们。
  5. 如果每个守吏都能严格执法,则可以有效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守吏”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及其职责范围,还突出了他们在历史记载中的形象特点。

分词解释

shǒu

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2 看管:看~。~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4 遵照:遵~。~法。~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6 呆在一起:厮~。7 节操:操~。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