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黍子的简介:
shǔ zǐ
1.黍的子实。通称黄米。
1.黍的子实。通称黄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叶线状披针形,长十至三十公分,有粗毛。圆锥花序开展,分枝纤细,每小穗含小花二朵。果实呈淡黄白色,较小米稍大,有光泽,煮熟后有黏性。果实可酿酒、做年糕等。另一品种,煮后不黏,称为「穄子」。参见「穄子」条。
《黍子》,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黍”,是一种谷物,属于禾本科,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古代农业和文化中有其独特地位。黍子具有耐旱性、抗寒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并且它的营养价值较高,被广泛用于烹饪、酿酒等方面。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黍”这个名称源于古代汉语对这种谷物的称呼。
- 植物特性: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较矮小,叶子细长。成熟的果实即为黍子,外层包裹着一层壳,里面是米粒状的种子。
- 栽培历史与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黍被视为五谷之一(“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诗经》等古籍中有大量的记载和描绘。此外,古代婚礼中的敬酒仪式中也常使用黍酿制的酒。
- 营养价值:黍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B群以及矿物质等。
造句:
- 古人常说:“五谷丰登”,其中的“五谷”就包括了《黍子》这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 在古代婚礼上,新人会用酒杯斟满用《黍子》酿制的美酒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栽培和利用《黍子》,这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现在虽然人们更多地使用水稻等其他谷物,但在一些传统节日或习俗中,《黍子》仍然被用来制作美食或祭祀用品。
-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举办《黍子》文化节,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古人的农业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黍子”在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黍
shǔ
1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