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拼音、解释、组词
鸡鸣狗盗的简介: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得门下食客鸡鸣狗盗的技能协助,得以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后用「鸡鸣狗盗」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亦用于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2. 《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1>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2>也,今相秦3>,必先齐而后秦4>,秦其5>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6>求解7>。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8>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9>有能为狗盗10>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11>,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12>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13>鸡鸣而出客14>,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15>,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注解〕 (1) 孟尝君: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2) 齐族:齐国的公族。 (3) 相秦:作为秦相。 (4) 先齐而后秦: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甚至会为了齐国的利益而牺牲秦国的利益。 (5) 其:将。 (6) 幸姬:宠妾。 (7) 求解:请求代为说项,以便解除危急。 (8) 患:忧虑。 (9) 最下坐:等级最末者。 (10) 狗盗:窃贼。 (11) 更封传:改换了通过边界用的通行证。更,音ㄍㄥ,更改。封传,犹通关凭证。 (12) 传:音ㄓㄨㄢˋ,驿站。 (13) 关法:通关的规定。 (14) 鸡鸣而出客:等清晨鸡鸣才能放行旅客。 (15) 食顷:吃一顿饭的功夫。形容时间很短。
3. 据《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是战国时代齐国的贵族,被齐湣王任命为相国,在当时很有声望。因他礼贤下士,为时人所称道,因此天下的术士、文人纷纷前来投靠,据说门下食客达三千人之多。有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久闻孟尝君的名声,想要拜他为秦国宰相。大臣们纷纷反对,认为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如果做了秦国的宰相,一定会为了齐国的利益而牺牲秦国,到时秦国就岌岌可危了。秦昭王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便打消了拜孟尝君为相的念头,又害怕他回齐国后会报复秦国,于是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孟尝君见自己性命危在旦夕,十分著急,就派人去见秦昭王的宠妃,希望她能在秦昭王面前代为求情。那位妃子答应了,但要孟尝君送她一件珍贵的狐白裘做为交换条件。孟尝君心想,仅有的一件狐白裘已经送给昭王,哪还有第二件呢?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有一位同行的食客自告奋勇,愿意潜入秦宫将狐白裘偷出。这名食客趁著黑夜潜入宝库,顺利地偷出狐白裘。孟尝君将狐白裘送给那个妃子,她便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好话,让秦昭王答应放孟尝君回国。孟尝君怕秦昭王后悔,便与食客们连夜回国。到了函谷关,却发现关门必须等到清晨鸡啼时才会打开。这时秦昭王已经后悔,而且派遣人马沿路追赶,如果天亮前孟尝君一行人不能出关,就会被秦昭王派出的人马追回,那时便不可能离开秦国了。孟尝君心中正懊恼时,另一名善于模仿鸡叫的食客学了几声鸡叫,引得附近的鸡纷纷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兵听到鸡鸣,以为天亮了,就把关门打开,让孟尝君一行人出关。等秦国的追兵到达,孟尝君一行人早已离开秦国,再也追不到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鸡鸣狗盗」,用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亦用于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1. 学鸡叫以报晓,假扮成狗以窃取物品。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卑微的技能。典出《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传》。【例】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1.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也作「狗盗鸡鸣」。
《鸡鸣狗盗》是中国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人品卑劣、行为猥琐的人,或是指那些通过微小且不光彩手段来达到目的的小人物。这个成语出自于汉代刘向所编著的历史书《战国策·齐策一》,原意是指两个窃贼的故事:一个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个名叫冯欢的食客,他因与鸡鸣狗盗之徒为伍而遭受轻视;另一个是与冯欢同在孟尝君府中的一位盗贼,在孟尝君被围困于秦国时,为了帮助主人脱险,利用自己的技能在夜间偷出了秦王所要的狐白裘。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人品低劣、行为卑鄙的人;也可用于指一些虽然能力有限但因某些特殊原因得以成功的人物或事件。需要注意的是,用它来形容某个人或事时,应确保其贬义使用得当。
以下为五个造句示例: 1. 小王做事一向光明磊落,绝不会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为伍。 2. 李先生的公司虽然在行业内声名不显,但凭借一些鸡鸣狗盗的小计谋,在市场上勉强维持着生存。 3.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显然有失君子之道,倒像是一个鸡鸣狗盗的人物。 4. 老王这次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抓住了对手的一个小小失误,用了一些鸡鸣狗盗的手段才赢得了比赛。 5. 公司里那些鸡鸣狗盗的小人常常在背后说领导和同事的坏话,严重影响团队氛围。
分词解释
jī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dào
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