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傅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傅的简介:

wài fù
1.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教学的老师,别于内傅而言。《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健儿性善动,不喜读书,外氏命就外傅,不率教。」

外傅》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特指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外家(即父亲的兄弟或亲戚家)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常用于贵族家庭的孩子们,在他们年幼时由外家长辈或聘请的老师来教导,以帮助孩子了解家族文化、礼仪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详细解释

  • 对象:通常指贵族或高门望族子弟。
  •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礼仪教育、知识传授及道德培养等,强调的是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 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内部教育,外傅更注重于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通过外家长辈的教导来扩展孩子的视野。

造句

  1. 春秋时期,齐桓公曾在外傅家中学习了大量历史典故,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在古代中国,贵族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接受外傅教育,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礼仪规范。
  3. 外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传承家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4. 据史书记载,王家的继承人从小就是在外傅家中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为他日后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为了确保子嗣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延续家族荣耀,在外傅制度下,贵族家庭的孩子们常常被送到亲信家族中接受教育。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1 辅相:太~。少~。2 教导:“~立德义”。3 教导人的人:师~。4 附着,使附着:~粉。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