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著的简介:

tǔ zhù/zhuó
指世世代代居住在本地的人:土著守旧者日贫。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世居当地的人。其文化通常是处于较原始的阶段。【例】毛利人是纽西兰的土著,至今仍过著传统的渔猎生活。

2. 世居当地的人。其文化通常是处于较原始的阶段。【例】毛利人是纽西兰的土著,至今仍过著传统的渔猎生活。

1. 人民与土地相依,不随便迁移。《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唐.颜师古.注:「土著者,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

2. 今指世居本地的人为「土著」。

土著》的详细解释:

  1. 定义: 土著是指一个地区的原住民,即在某地存在时间远早于其他移民群体的人群。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指代某个地区最初居住的民族或族群,并且不总是被使用来表达积极的概念,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贬义。

  2. 历史与文化意义: 在很多情况下,“土著”一词反映了殖民地化和后殖民社会中的复杂历史,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描述,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因此,在讨论具体群体时,应当使用更加精确的术语,并且考虑到当地人的自我认同感。

  3. 语言用法: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土著”一词可能与特定的文化或法律概念相关联,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民”,在新西兰称为“毛利人”。这些词汇和概念反映了对原住民身份、权利和文化的尊重。

例句:

  1. “许多历史文献都记载了关于土著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故事。”

  2. “保护土著的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土著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哲学。”

  4. 土著人民的传统知识对于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 “政府应当与土著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有利于当地发展的政策。”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带有负面或贬义色彩的表述方式,并优先采用更为尊重且准确的语言。

分词解释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zhù,zhuó,zhe

1 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2 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3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4 古同“贮”,居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