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升之布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升之布的简介:

qī shēng zhī bù
1.粗布,幅含五百六十缕。

  • AI解释

看来您提供的“七升之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或典籍中的术语,而不是广为人知的常用语。在没有更多上下文信息的情况下,难以直接解释其具体含义和出处。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布”通常指的是织物、衣物或货币单位(如“布帛”、“一布之遥”等),而“七升”可能是指某种容量测量标准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故事、传说中的细节。“七升之布”可能是某篇古籍中的记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才能准确解读。

以下是基于一般理解的一些造句示范,这仅作为练习使用,并不代表该词的具体含义:

  1. 假如在一个古代故事中,有一场关于“七升之布”的争论,那么可以说:“在那场激烈的辩论中,他坚持认为‘七升之布’的价值远超常人想象。”

  2. 如果在描述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里提到这件物品,可以这样写:“在遥远的年代,流传着一把名为‘七升之布’的魔法法杖,它能赋予持有者无尽的力量与智慧。”

  3. 为了强调“七升之布”的重要性或稀有性,可以使用类似这样的句子:“据传,拥有‘七升之布’的人能够获得庇护和好运,所以大家都渴望得到它。”

  4. 描述某个历史场景时,可以说:“相传在某位古代贤君统治时期,曾颁布法令规定每人每年必须缴纳一‘七升之布’以供国家建设之需。”

  5. 用于构建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开头,可以这样写:“在那个被迷雾笼罩的古老村落里,关于‘七升之布’的传说流传甚广,据说它具有能够实现愿望的力量……”

请注意,以上示例纯属虚构,并不代表“七升之布”在任何正式文本中的实际含义。如果需要了解该词的具体含义,请提供更多背景信息或出处。

分词解释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shēng

1 容量单位。2 量粮食的器具。3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➊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➋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