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潦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潦的简介:

xíng/háng lǎo/lào/liáo
1.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赵岐注:"行潦,道傍流潦也。"孙奭疏:"潦,雨水盛也。"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张际春《向赣南闽西进军》:"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风吹着一摇一摆,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 2.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汇聚路旁的流水。《诗经.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行潦暴集,江海不以为多。」

行潦》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积水或者小规模的河流。在古代,“潦”通常指雨水过多时形成的地面积水或小溪流,而“行”则有行走、流动的意思,因此,《行潦》可以理解为流动的小水沟或是暂时性的水道。

详细解释

  • 词语来源:《行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尧典》中有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土斯民,乃心不康……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虽然“行潦”在直接的文本中没有出现,但通过上下文理解,它被用于形容洪涝之后的地面积水。
  • 含义:《行潦》一般用来描绘自然界的暂时性水流或是小规模的河流。它不同于江河的大规模与恒常性,而是指那些季节性或局部形成的小规模流动水域。

造句

  1. 春天来了,地上的积水被阳光蒸发得无影无踪,只有那些《行潦》在田间留下了一片湿润。
  2. 在古代的村庄中,人们利用《行潦》来灌溉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雨后初晴,田野上一片绿色,《行潦》如丝带般绕过每一处低洼地,为大地带来了生机。
  4. 美丽的乡村风光中,潺潺的小溪和《行潦》,宛如天成,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
  5. 早春时节,细雨连绵,地上形成了一条条《行潦》。孩子们光着脚丫子在上面嬉戏,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情景描述了“行潦”这一概念,展现了它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魅力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

分词解释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lǎo,lào,liáo

1 雨水大。2 路上的流水,积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