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克里米亚战争的简介:
kè lǐ mǐ yà zhàn zhēng
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进行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而得名。1853年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在巴尔干扩张势力,对土耳其开战。1854年英法为助土耳其抗俄,对俄宣战。1855年联军攻克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通过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受到重大打击。
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进行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而得名。1853年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在巴尔干扩张势力,对土耳其开战。1854年英法为助土耳其抗俄,对俄宣战。1855年联军攻克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通过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受到重大打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国为扩张势力进入巴尔干半岛,以保护希腊正教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两国依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土耳其一方对俄宣战。联军以海陆军进攻克里米亚,最终俄国战败。一八五六年各方签订巴黎条约,战争宣告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是指1853年至1856年间,主要由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及英国和法国等组成的联军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冲突的主要战场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克里米亚地区,因此得名“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导火索在于对黑海沿岸的战略控制权以及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影响力。虽然俄罗斯最终未能实现其主要目标,并在1856年签署的《巴黎条约》中做出了让步,但这场战争对于欧洲和世界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使用“克里米亚战争”造句的例子:
- 克里米亚战争是现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以后的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了多种战术,包括直接进攻和海上封锁等策略。
- 由于克里米亚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军事战略与医学护理在战时的关系问题。
-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护士弗罗伦斯·南丁格尔通过她的医疗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伤员的生存条件。
- 随着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研究深入,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19世纪中期的政治和军事动态。
分词解释
克
kè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里
lǐ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米
mǐ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大~。稻~。~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3 姓。
亚
yà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于你。2 次一等:~军。~圣。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铁。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