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的拼音、解释、组词

兀兀的简介:

wù wù
①勤奋辛劳的样子:兀兀以穷年。②昏昏沉沉的样子:终年醉兀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高耸矗立的样子。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2. 依然。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3. 劳苦不息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兀兀》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偶尔出现。根据字面结构来看,“兀”有“高而上平”的意思,在这里更多地用来形容一种状态或感觉。“兀兀”通常用来形容人勤奋、辛苦的样子,或者形容事情做得很认真、投入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含义:形容非常勤奋、刻苦或专心致志的状态。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举止或是某项工作、学习的态度。
  • 感情色彩:中性偏正面。在古代,这个词往往带有赞美和尊敬的意味,因为能够做到“兀兀”说明了主人翁极高的敬业精神。

造句

  1. 这位学者兀兀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2. 他为了准备这次考试,兀兀不倦地复习了一个多月。
  3. 兀兀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在职场上获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认可。
  4. 在创作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兀兀的精神状态,努力追求艺术的完美。
  5. 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依然兀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目标。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成语或其他词语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