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凳子的简介:

dèng zǐ
1.没有靠背的一种坐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没有靠背供人坐的家具。《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

《凳子》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供人坐的一种家具,它比椅子更矮一些。按照材质分类,有木凳、竹凳、塑料凳等多种;根据结构与附加功能的不同,还有折叠凳、转盘凳等不同种类。

详细解释

  • 定义:凳子是一种常见的坐具,通常没有靠背和扶手,高度较低,适合短时间休息或临时就座。
  • 用途:广泛用于家庭、学校、办公室以及公共场所。除了作为日常的休息家具外,在需要时还可以用作辅助工具,比如在搬运重物时提供临时的支撑点等。
  • 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凳子常常被用来表达谦逊和简约的生活态度。

造句

  1. 我们家的旧木凳子已经很破旧了,妈妈打算找师傅来修一修,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换一个新一点的。
  2. 在公园里散步时,我看到了一张空闲的长条凳子,便坐了下来,享受着微风拂面的感觉。
  3. 小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总是在家里的小木凳上读完一本书才肯放下。
  4. 婶婶准备了两张竹椅和一个矮凳子,在院子里铺开了一张凉席,邀请我们几个去那边纳凉聊天。
  5. 村里组织的老年人活动日,老人们围坐在广场上的塑料折叠凳上,听年轻人分享各种有趣的故事。

这些句子展现了“凳子”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及其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dèng

1 有腿没有靠背的坐具:~子。板~。方~。杌~。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