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的拼音、解释、组词

刀笔的简介:

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2.借指文章。 3.指法律案牍。 4.见"刀笔吏"。 5.指诉讼文字。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7.指尺牍。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以竹简为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重写,故称有关公文、案件方面的事为「刀笔」。后多指写讼状一类的事。【例】律师从事的正是刀笔事业。

1. 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 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刀笔》这一词汇并非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但我们可以从“刀”和“笔”两个字的意义来推测其含义,并尝试构建一个相关的解释。通常,“刀”和“笔”分别代表不同的工具或能力,可以用来形容从事文字工作且需要精细雕琢的人,特别是那些负责文案写作、公文起草等工作的人,可能还需要有一定的裁剪、修饰能力。

解释

  • :常用于雕刻、削刻等精细的工作。在古代,刀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不仅可以用于切割,也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操作。
  • :主要用于书写,是文字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之一。

结合这两者,“刀笔”可以引申为一种既需要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如“笔”的作用),也需要对内容进行裁剪、修饰和雕琢的能力(如“刀”的作用)。因此,“刀笔吏”、“刀笔生涯”等词汇,可能指那些从事文字工作并需细心加工的人。

造句

  1. 他不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能巧妙地运用《刀笔》技巧,使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恰到好处。
  2. 在那个时代,《刀笔》之士往往负责起草重要文件,他们的文字能力至关重要。
  3. 她的演讲稿经过了多次修改和润色,可以说是集《刀笔》之力而成。
  4. 为了使这份报告更具有说服力,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刀笔》上。
  5. 这篇文章的语言洗练、表达精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刀笔》功底。

分词解释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