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简介: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谚语)各有各的道理,各人坚持各人的意思。如:他们夫妇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不下。
1. (谚语)各有各的道理,各人坚持各人的意思。如:「他们夫妇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不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俗语体现了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忽视了对方的观点。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家庭、工作中或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由于角度不同或是基于不同的信息,人们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详细解释
- 公:通常是男性长辈或者权威人士。
- 婆:则常指女性长辈。
- 这句俗语强调的是在面对争议时双方互不相让的现象。它提示我们,在讨论某些问题时,应当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理由。
造句
- 在这次会议中,两位经理就项目方向产生了分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们各执一词。
- 家里关于晚餐吃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爸爸坚持吃牛肉,妈妈则认为应该多吃蔬菜。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对于是否该加班的问题上,小明和小红产生了争执,小明觉得有必要加班以完成工作目标,而小红则主张应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 在装修风格的选择上,公说公喜欢现代简约风,婆偏爱传统古典风,两人意见相左,各有各的道理。
- 关于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市场部和销售部产生了分歧,两部门各自依据不同的数据得出结论,形成了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形象地描述了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的现象。解决这种分歧的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不同观点背后的原因与逻辑。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说
shuō,shuì,yuè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4 责备:数~。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有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婆
pó
1 年老的妇女:老太~。苦口~心。2 丈夫的母亲:公~。~媳。~家。~~。3 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姑~。姨~。外~。4 方言,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亦称妻子:~娘。~姨。5 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