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谒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谒的简介:

gōng yè
1.在公众之前谒见。

  • AI解释

《公谒》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或特定语境中使用。从字面来看,“公”意为公共、公众或公务,而“谒”则是请求相见的意思。“公谒”的理解可以是公众要求见面或是为了公务而去拜见某人。

但是,基于此,我们可以推测并总结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在古代的语境中,“公谒”可能指的是代表公众利益向官员或其他权威人物提出请求或意见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解释带有假设性,具体含义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史资料进行验证。

造句(假设性的例子):

  1. 明朝时期,各地百姓推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去京师公谒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减免税赋。
  2. 村里的老会长决定组织村民们一起去县衙公谒知县,请求解决村道的修缮问题。
  3. 在古代,每逢年终岁末,官员们都会公谒上司汇报一年的工作情况,并祈求来年顺利升迁。
  4. 当年洪水泛滥,导致农田受灾严重。百姓们为了表达对政府的期望,集体公谒地方官府,要求政府提供援助措施。
  5. 尽管他身居高位,但每当有公共事务需要商议时,这位领导依然会亲自公谒相关部门或专家,虚心听取意见。

这些句子是基于“公谒”的推测性应用场景,以帮助理解这个词语的大致含义和可能的用法。如果《公谒》一词在特定文献中有确切的意思,请根据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解释。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1 拜见:~见。拜~。进~。2 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3 请求:~归。~医。4 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5 掌管晋见的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