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制度的拼音、解释、组词
兵役制度的简介:
bīng yì zhì dù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参见“义务兵役制”(201页)、“志愿兵役制”。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参见“义务兵役制”(201页)、“志愿兵役制”。
- AI解释
《兵役制度》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及维持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规定和组织方式。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兵役对象:规定哪些年龄阶段的男性或特定人群需要服兵役。
- 服役形式:如志愿兵、征召兵等不同的入伍方式。
- 服务期限:军人在军队中需服役的时间长度。
- 培训与教育:新兵接受军事训练的方式和内容,以及职业士兵的继续教育。
- 激励措施与保障政策:包括经济补偿、退伍安置等方面的政策。
造句示例
- 在中国,《兵役制度》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政策。
- 根据《兵役制度》,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接受入伍前的体检,符合条件后将被征召服兵役。
- 李明毕业于军事学院,按照国家《兵役制度》的规定,他被分配到驻守边疆的部队服役。
- 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和改革《兵役制度》,提高了士兵的生活保障待遇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兵役制度》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国防需求。
分词解释
兵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役
yì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度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