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余祁的拼音、解释、组词
昭余祁的简介:
zhāo yú qí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 AI解释
《昭余祁》并非一个常见的现代汉语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古文中,《昭余祁》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条河流名称,位于长江下游。由于这个词语不常用,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较为有限。
解释:
- 河名:《昭余祁》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一条重要的河流的名字。
- 历史意义:这条河见证了古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 地理位置:它位于现今中国的安徽省南部,属于长江的支流。
造句(基于“河”的含义):
- 古代《昭余祁》河畔经常有捕鱼的人们。
- 在《昭余祁》,许多历史事件发生了,见证了古代楚国的历史变迁。
- 据说春秋时期,著名的诗篇《离骚》中,屈原曾多次提到这条河——《昭余祁》。
- 《昭余祁》的水位变化直接影响到下游农业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 虽然现在《昭余祁》河已非昔日荣光,但它仍然在某些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请注意,《昭余祁》作为古代地名,其直接使用在现代汉语中的例子较少。上述造句主要基于它作为河流名称的历史背景来进行创作的。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