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的拼音、解释、组词

杯葛的简介:

bēi gé
〈方〉抵制。[英boycott]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为了经济上或政治上的理由,对于个人或团体进行集体抵制。§英boycott【例】为了凸显反对立场,在野党决定杯葛这个议案。

1. 英国职业军官杯葛上尉(Charles C.Boycott,西元1832~1897)的姓氏,后引申为集体抵制之意,在政治和商业领域都可使用。杯葛上尉退役后,受雇担任梅佑郡农场经理。西元一八八○年与爱尔兰梅佑郡农民土地联盟谈判,农民要求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田租,杯葛上尉拒绝;因而受到农民严重抵制,以致他招募不到人工,牲畜被驱散,农田被破坏,最后不得不屈服。集体抵制是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巴奈尔领导的爱尔兰独立运动中的一种行动策略。由于杯葛上尉是第一个牺牲者,故后人遂以「杯葛」为集体抵制之意。

《杯葛》这个词来源于英语“boycott”的音译,意指利用集体抵制、拒绝参加或购买等方式对某人或某事进行非暴力抵抗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杯葛”通常用于表示某一组织或个人通过集体行动来阻止某项活动或排斥某个对象。它强调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对行为。

造句

  1. 公司管理层采取了杯葛策略,以抗议管理层对员工福利待遇的忽视。
  2. 为了支持本地艺术家,当地居民自发地杯葛了一场国际艺术展。
  3. 在选举中,部分候选人通过杯葛竞选活动来表达他们对当前选举制度的不满。
  4. 社区成员决定杯葛新开设的一家超市以抗议其高价格和缺乏社区服务意识的行为。
  5. 针对不公正对待员工的做法,公司工会组织了大规模杯葛活动。

请注意,在使用“杯葛”一词时,建议明确描述其所针对的具体行为或事件,以便于听众或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此外,“杯葛”的使用应当基于正当的理由,避免滥用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

分词解释

bēi

1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2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

gé,gě

1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布。~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履。2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