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珪墨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廷珪墨的简介:
lǐ tíng guī mò
1.南唐李廷珪父子所制之墨。李廷珪本姓奚,自易水迁居歙县,赐姓李。其墨取黄山松烟,制造精良,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
1.南唐李廷珪父子所制之墨。李廷珪本姓奚,自易水迁居歙县,赐姓李。其墨取黄山松烟,制造精良,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
- AI解释
《李廷珪墨》,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高质量、名噪一时的墨。李廷珪,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制墨工匠,他制作的墨因其质地细腻、色泽光润、香气浓郁而备受推崇。传说李廷珪所制之墨,可以千年不褪色,因此被视为文房四宝之一。
详细解释
- 质地:《李廷珪墨》以其卓越的质地上乘著称,其墨性柔软,易于书写,不会损伤毛笔。
- 色泽与香气:这种墨的色泽通常呈现为深黑或乌黑,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是一种艺术享受。
- 耐久性:在古代就有“李廷珪墨千年不渝”之说,强调其极高的耐久性和不易褪色的特点。
造句
- 这幅书法作品使用的正是珍贵的《李廷珪墨》,其字迹流畅且持久不变色。
- 李先生对《李廷珪墨》情有独钟,每次作画或书写前都会先使用这种墨来调和心境。
- 博物馆珍藏的一批唐代书法作品,均以《李廷珪墨》为媒介,展现了当时高超的书法技艺与卓越的文化传承。
- 在古代文人雅集中,《李廷珪墨》是必备之物,用于展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
- 现代制墨技术虽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某些高端艺术品创作中,仍有艺术家选择使用《李廷珪墨》,以追求那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上句子旨在形象化地描述《李廷珪墨》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廷
tíng
1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墨
mò
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4 贪污:贪~。~吏。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6 姓。7 古同“默”,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