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690~751)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颀(690~751)的简介:

lǐ qí
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代表作有《古从军行》、《送陈章甫》等。有《李颀集》。

  • AI解释

对于“李颀(690~751)”这一词条,实际上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颀在唐代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尤其擅长边塞诗和五言古体诗。

详细解释

  • 生平与时代背景:李颀生活在唐朝中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之一。
  • 诗风特点:他的诗作以写实著称,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作品中有不少表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佳作。同时,他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非常细腻生动。
  • 代表作:著名的如《古从军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等。

造句示例

  1. 在李颀的诗歌中,他经常描绘边塞风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和沙漠之中。
  2. 我喜欢阅读李颀的作品,它们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与丰富的想象空间。
  3. 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4. 通过学习李颀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5. 在李颀笔下,自然景色不仅仅是风景描写,更是传递情感与哲思的重要载体。

以上就是关于“李颀(690~751)”的相关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示例。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