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办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办的简介:

shū bàn
1.管办文书的属吏。亦泛指掌管文书翰墨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衙署中掌管文书或簿记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外面有个书办要回话,弟去一去就来。」也称为「书吏」、「书差」、「书役」。

词语释义

书办:这一词汇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它指的是旧时政府机构中的低级文职人员,主要负责起草文书、处理行政事务等职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书办”一词的职能范围有所不同,有时也特指一些负责处理具体文件工作的办事员或助理。

造句

  1. 明朝末年,各地府县都有专门的书办负责日常的文书起草和政务处理。
  2. 清代时期,许多官员为了提高效率,会在衙门中设置书办来辅助自己的工作。
  3. 在民国初年的南京临时政府中,书办作为行政系统的基层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书中曾多次提及一些书办人物,展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态变化。
  5. 近代的一些历史研究著作中提到,在某些情况下,书办也可能参与到一些决策过程中来。

以上句子展示了“书办”这一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场景及职能范围。请注意,“书办”作为古代职官名称,在现代中国已不再使用或非常少见,但在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官制等方面时,它是重要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bàn

1 处理:~公。~事。~理。2 处分:惩~。法~。首恶必~。3 置备:~置。~货。4 创设:创~。兴(x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