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之才的拼音、解释、组词

栋梁之才的简介:

dòng liáng zhī cái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 AI解释

《栋梁之才》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担当国家、社会重任的人才,他们如同支撑大厦的栋梁一样重要。这里的“栋”指的是房屋中主要承重的部分,“梁”则是指支撑屋顶或天花板的主要构件。因此,“栋梁之才”指的是那些具有重要才能和能力的人,他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能发挥关键作用。

详细解释:

  •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国之栋柱,人之干城”,后来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栋梁之才”。
  • 意义: 表示具有重要才能和能力的人,特别是在关键岗位或领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人。这种人才通常被期望能在国家、社会或某个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
  • 适用场合:常用于评价在某一专业领域里表现出色且能为团队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造句:

  1. 王教授是科研界的栋梁之才,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
  2. 张明是一位企业家眼中的栋梁之才,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在这次抗疫行动中,李医生发挥了栋梁之才的作用,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4. 作为教育界的栋梁之才,赵老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5. 公司领导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栋梁之才加入团队。

分词解释

dòng

1 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梁。~宇。画~雕梁。2 量词,指房屋:一~房子。

liáng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6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