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前591)的拼音、解释、组词
楚庄王(?-前591)的简介:
chǔ zhuāng wáng (?-qián 591)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重用孙叔敖等整顿内政,增强兵力,国势强盛。曾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大小轻重。后又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重用孙叔敖等整顿内政,增强兵力,国势强盛。曾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大小轻重。后又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
- AI解释
《楚庄王(?-前591)》这一词条实际上指的是历史上的楚庄王,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君主。在历史上,楚庄王以其宽厚仁德、勤政爱民而著称,并且有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这个故事讲述了他即位初期隐而不发,深思熟虑,最终当机立断,一举成功的故事。
详细解释
- 姓名与身份: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他的名字在史料中常被简称为“楚王”,具体名字未见于正史记载。
- 统治时期:据《左传》等史书所述,其即位的具体年份有不同说法,但通常认为他即位的年代大致为前613年至前591年间。因此,这里的日期有所偏差,实际应参考历史文献的具体记载。
- 主要事迹与影响:楚庄王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力;并且以宽容和仁政治理国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造句
- 楚庄王三年不鸣的韬光养晦之策最终成就了他的伟业。
- 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楚庄王那样深藏不露、等待时机的能力。
- 他的治理风格深受楚庄王宽厚仁德的影响,在民间广受爱戴。
- 楚庄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静待时机的到来,而不是急于求成。
-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也要像楚庄王那样,懂得适时韬晦、蓄势待发。
请注意,虽然楚庄王确实存在,并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上述提及的“前591”这个具体年份与历史记载不完全吻合。实际上,他去世的年代是公元前591年或稍晚一些,因此,在引用时应以准确的历史文献为依据。
分词解释
楚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
庄
zhuāng,péng
1 村落,田舍:村~。~户。~稼。2 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主。~客。3 商店的一种名称:茶~。饭~。钱~。4 某些种类的赌博,局中人轮流为主:~家。坐~。5 四通八达的道路:康~大道。6 严肃,端重:~严。~重(zhòng )。端~。7 姓。
王
wáng,wà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父(祖父)。~母(祖母)。5 姓。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