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柄臣的简介:

bǐng chén
1.掌权的大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掌握权柄的大臣。《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下轻其上爵,贱人图柄臣,则国家摇动而民不静矣。」《新唐书.卷二○八.宦者列传下.韩全诲》:「不如显斥一二柄臣,许余人自新,妄谋必息。」

柄臣》,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我们可以从其构成来看它的含义。它由两个部分组成:“柄”和“臣”。在古代汉语里,“柄”可以引申为权力、掌控的意思;“臣”,则指侍奉君主的人或被君主所任用的官员。“柄臣”一词往往指的是拥有实权、能够操纵局势、左右政局的官员。

详细解释

  • 概念柄臣通常特指那些掌握实权,能够在朝堂上或地方事务中发挥重大影响力的官员。
  • 背景:这一术语多见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古人习惯通过权力分配与政治斗争来描绘政治生态,因此这类词汇往往被用以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
  • 形象特点柄臣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或控制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事的发展方向。

造句

  1. 在那个朝代的末期,许多权贵都成为了柄臣,掌控了朝廷的实权。
  2. 李将军在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他的一些决策几乎可以视为柄臣的行为。
  3. 虽然新任宰相年富力强,但他能否真正成为真正的柄臣还需看皇帝的态度和大臣们的配合。
  4. 历史上有些地方官员长期把持地方实权而不轻易受命于中央政府,这些人也可以被称为当地的柄臣
  5. 朝堂上,那些拥有众多拥护者且能够左右君主决策的官吏常被视作是柄臣

分词解释

bǐng

1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2 器物上的把儿:刀~。勺~。3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4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bǎ)~。话~。5 执掌:~政(执掌政权)。~国。6 权:国~。民~。7 根本:“谦,德之~也”。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