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州的拼音、解释、组词
方州的简介:
fāng zhōu
1.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 2.指帝都。 3.指州郡。 4.指州郡长官。
1.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 2.指帝都。 3.指州郡。 4.指州郡长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称大地为「方州」。《淮南子.览冥》:「背方州,抱圆天。」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
2. 古称帝都。汉.班固〈典引〉:「日月邦畿,卓荦乎方州,洋益乎要荒。」
3. 州郡。也指州郡的长官。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彼豪门著姓,典牧方州,拘隔天朝,亟离寒暑。」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方州》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使用相对较少。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方州。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古代文献如《周礼》等古籍中有记载,“方”可能是指方形的区域或地区,“州”则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单位。
解释
- 方州:在古代,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之前,中国实行了一种较为复杂的行政区划制度。其中“方州”是地方行政单位之一,通常指以方形界定的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政区。这种划分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于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管理方式。
造句
- 在古代,《周礼》中有提到“设官分职,各司其事”,包括设置方州来治理不同区域。
- 史书《左传》记载:“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方以州域。”这句话表达了古代统治者对于国家疆土的治理方式。
- 传说中,古代贤君周公旦曾进行改革,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方州来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 研究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学者常常提到“方州”作为探讨对象之一。
- 在研究古文献时,有时会遇到提及到的“方州”,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地理知识和政治背景去理解和解释。
请注意,“方州”的具体使用场景和意义可能因上下文而异,在不同文献或语境中可能会有细微差别。在现代汉语中,并无特定含义或者常用表达。以上信息基于对古代行政区划的理解,若有具体应用需求,请进一步核实相关历史资料。
分词解释
方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州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