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辟的拼音、解释、组词

召辟的简介:

zhào/shào bì/pì
1.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

  • AI解释

《召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来源于《礼记·曲礼上》,是指君主或上级直接征召贤才来为己所用的方式。这种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注重个人才能和品德的传统。

详细解释

  • :指君王或者上级主动邀请、招引。
  • :指从民间直接选拔人才,给予官职。

《召辟》一词具体指的是通过直接征召的方式来选用人才,这种方法在古代中国较为常见,能够体现朝廷对于贤才的重视和礼遇。这种制度往往要求被选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和个人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君主或上级领导者的个人偏好及决策力。

造句

  1. 古代王朝通过《召辟》的方式选拔了许多治国良臣。
  2. 唐太宗李世民以德行和才智著称,在他执政期间实行《召辟》,招揽了大量贤士。
  3. 东汉时期,不少名流因为名声远播而被朝廷采用《召辟》制度征召入仕。
  4. 尽管《召辟》是一种有效的选官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门第和权势的干预。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对《召辟》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形式。

这些句子展示了《召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选官制度的独特理解和实施方式。

分词解释

zhào,shào

1 召唤:~集。~见。2 召致,引来:~祸。~人怨。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