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刀刮肠的拼音、解释、组词

吞刀刮肠的简介:

tūn dāo guā cháng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改过自新。南史˙卷四十七˙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1. 比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南史.卷四七.列传.荀伯玉》:「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明.黄宗昌《疏草》卷上:「凡百职掌,力遵祖制,务使吞刀刮肠,饮炭涤胃。」

“吞刀刮肠”这一词组并非一个正式或常见的成语,而更像是一种夸张或者文学创作中的表达方式。从字面上看,“吞刀”可能指的是吞下锋利的刀具,这在传统杂技表演中确实存在;“刮肠”则是形容一种极端痛苦的状态,仿佛肠道被强行刮除一般。这种表达通常用来形容极度痛苦、遭受巨大伤害或极其悲惨的情境。

详细解释

  • 吞刀:在某些传统文化的杂技中,表演者会吞下事先经过精心处理的刀具以展示其勇气和技艺。
  • 刮肠:这是一种夸张说法,指忍受极大的疼痛或折磨。通常用于形容身体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或是心理上的极端痛苦。

造句

  1. 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坚贞不屈,宁愿吞刀割肠也不愿透露任何机密。
  2.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无数士兵用生命诠释了“吞刀刮肠”的英勇精神。
  3. 病痛来得如此猛烈,仿佛要将我的五脏六腑都彻底“吞刀刮肠”一般。
  4. 为了揭露真相,他不惜以身试法,在法庭上勇敢地进行了自残行为,让在场所有人见证了“吞刀刮肠”的壮烈。
  5.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了无数苦难和考验,每一次的痛苦都像是将他的肉体和心灵“吞刀刮肠”般折磨。

请注意,“吞刀刮肠”并非正式成语或惯用语,在实际使用时应谨慎考虑其适用性和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tūn

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guā

1 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脸。~宫(子宫手术)。~削。~痧(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方法,刮皮肤,使充血,以减轻炎症)。2 掠夺财物:搜~。~地皮(搜刮民财)。3 在物体表面上涂抹:~糨子。4 风吹动:大风~倒一棵树。

cháng

1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