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辱臣死的拼音、解释、组词

君辱臣死的简介:

jūn rǔ chén sǐ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 AI解释

《君辱臣死》,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表达了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含义。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的一种政治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意味着如果君主受到了侮辱或伤害,作为臣子应当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效命,甚至以生命来报答。

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君主权威的绝对尊重以及忠诚侍奉的精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这种价值观被广泛推崇,但它也体现了那种极端的政治义务观和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模式。当然,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观点已不再适用,但在某些文化或特定的情境下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下面提供五个使用《君辱臣死》的造句:

  1. 古代历史课上,老师提到了著名的成语“君辱臣死”,他强调了古代政治伦理中的这种忠诚精神。
  2. 在文学作品中,《君辱臣死》被用来描述忠臣对君主无条件的忠诚与奉献。
  3. 一场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报告里,作者引用了《君辱臣死》,以说明封建社会下的一种独特价值观。
  4. 讨论古代政治制度时,学生们提到了“君辱臣死”的观念,讨论它如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忠臣的形象。
  5. 在电视剧的开场白中,一位扮演臣子角色的演员深情地讲述了《君辱臣死》的故事,以此作为自己效忠皇帝的誓言。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君辱臣死”更多被用来强调忠诚和责任感,并不实际指代具体的行为或牺牲。

分词解释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1 羞耻:羞~。耻~。2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3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4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