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1612-1678)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三桂(1612-1678)的简介:

wú sān guì (1612-1678)
清代藩王。字长白,高邮(今属江苏)人。明末担任辽东总兵,驻防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他与农民军为敌,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又为清兵先驱,镇压陕西、四川等地农民起义军。后又攻入云贵地区,俘杀南明永历帝。镇守云南,拥兵割据。康熙帝下令撤除藩王后,他发动叛乱。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不久病死军中。

  • AI解释

吴三桂(1612年4月19日—1678年10月1日),字奶普,号荆南。是清朝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权臣,也是明朝皇室的后裔之一。他出生于云南大理,早年在明王朝任职,曾参与平定蒙古叛乱等军事行动。但在清军入关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安全,吴三桂选择支持清朝,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担任了重要官职。

然而,在1673年,吴三桂因为对清廷不满,最终响应李自成后裔张献忠之子李定国等人的号召,发动云南独立,于1674年宣布反清复明。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明清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冲突——“三藩之乱”,历时四年,最终在清朝康熙帝的主持下平定了这场叛乱。

吴三桂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选择与行动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格局,成为后世探讨历史转折点、民族关系和权力斗争的重要人物之一。下面提供五个包含“吴三桂”的造句:

  1. 吴三桂一生的经历,充满了起伏和转折。
  2. 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吴三桂最终选择了投靠清朝。
  3. 吴三桂的反清复明之举,导致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4. 清朝统治者对吴三桂的态度复杂多变,从最初的倚重到后来的猜疑乃至最后的平叛。
  5. 直到现在,吴三桂的故事仍被广泛讲述,并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

分词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guì

1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剧。~系军阀。2 〔~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子飘香”、“~轮”(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魄”)。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