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科的拼音、解释、组词

差科的简介:

chāi kē
1.指差役和赋税。

  • AI解释

《差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赋役制度,指朝廷根据某种标准将民众编入不同的等级,并据此征调劳役或课以赋税。在实际应用中,它常用来泛指政府的各种征收、征用行为。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差科制度起源于西周的“贡、助、彻”制度,到秦汉时发展为较为成熟的税制形式,并在唐宋时期继续沿用。
  • 具体内容
  • 人丁差役:按年龄和性别征调民夫为政府提供劳力,如修筑道路、城池等公共工程。
  • 实物赋税:农民需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其他物资作为贡赋。
  • 货币赋税: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征收银两等货币形式的赋税。

造句

  1. 宋朝时,政府对各地百姓进行了严密的人口普查,并据此制定差科标准以征税和调用劳力。
  2. 因为连年战乱,唐朝的差科制度一度混乱不堪,许多民众因此流离失所。
  3. 元代推行的新差科体系虽然减轻了一些负担,但依旧饱受诟病。
  4.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重新调整了差科制度,使之更加公平合理。
  5. 清代末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差科制度逐渐难以适应时代变迁,最终被新税制所取代。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差科”一词在历史上的具体运用场景,还反映了不同朝代对这一制度的调整和变革。

分词解释

chà,chā,chāi,cī

1 错误:话说~了。2 不相当,不相合:~不多。3 缺欠:还~十元钱。4 不好,不够标准:~等。成绩~。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