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客挥毫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客挥毫的简介:
duì kè huī háo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 AI解释
词语“对客挥毫”出自中国古典文学,主要用来形容文人雅士在有客人来访时即兴作画的情景。这里的“对”可以理解为面对或向的意思,“客”指来客或者客人,“挥毫”则特指用笔书写或绘画。这个词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和才情。
详细解释
- 对:在这里意为面对,表示在有客人来访的情况下进行。
- 客:特指访客或者是前来观赏、求字画的宾客。
- 挥毫:意味着用毛笔书写或绘画。在中国文化中,“挥毫”不仅局限于写书法,也包括绘画。
造句
- 春节期间,书法家张老先生在家中设宴,对客挥毫,为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准备了精美的字画。
- 艺术展上,画家李老师与参观者们交流互动,在白纸上即兴挥毫,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
- 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在名家的引领下对客挥毫,共同享受艺术的乐趣。
- 为了庆祝公司的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公司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在大厅内对客挥毫,书写励志词句,激发员工们的热情与创造力。
- 文人墨客们聚集在文会馆中,对着一众来访的嘉宾,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吟诗作赋,有的挥笔泼墨,对客挥毫。
这些句子展示了“对客挥毫”这一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境应用。
分词解释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客
kè
1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2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3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乘~。~流量。4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5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6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冰淇淋。
挥
huī
1 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2 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3 散发:~发。发~。~斥(奔放)。4 指派,命令:指~。~军。~师。
毫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