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的拼音、解释、组词
少保的简介:
shǎo/shào bǎo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2.指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官。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2.指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官。
- AI解释
《少保》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少保官职",是一种重要文官职位。它起源于周代,后世沿用,在不同的朝代其职责、地位可能有所不同。
详细解释: - 在周代,“少保”是王室三公之一(另两人为太傅和太师),负责辅佐太子及幼主。 - 到了汉朝以后,虽然“少保”的名称存在,但实际的职权有所减少,并且有时成为虚衔或荣誉性官职。在某些时期,如清朝,它被用来作为加官或荣誉称号,常与“大学士”、“太子太保”等并称。 -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少保”常常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职位出现,可能不直接对应实际的行政职能。
造句:
- “少保”一职在古代是极为尊贵的官位,往往肩负着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重大责任。
- 清朝时期,由于国力渐衰,“少保”的实权逐渐减弱,大多成为加衔或虚名。
- 在古代戏曲《长生殿》中,李隆基封杨玉环为“贵妃”,同时授予她父亲高力士以“少保”之职。
- 作为历史研究者,小张对清朝的官制颇感兴趣,他特别研究了“太子太傅、少师、少保”的具体职责与地位变迁。
- 杨家将的故事里,杨业不仅被称为“杨国舅”,也被封为“少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