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的拼音、解释、组词

少帝的简介:

shǎo/shào dì
1.称被废的皇帝。 2.指新登基的皇帝。

  • AI解释

《少帝》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年幼即位的帝王,或者是未成年被立为皇帝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统治者的更迭常常伴随着权力斗争和继承问题,所以“少帝”这一称谓有时带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一般来说,“少帝”的身份往往是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物,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含义: 少帝是指那些年幼时被立为皇帝的人。
  2. 特点: 由于年龄小,他们通常在即位初期需要依赖辅政大臣或监护人的帮助来治理国家。少帝的统治期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3. 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少帝”现象并不罕见,特别是在经历皇权争夺、政权更替等动荡时期,年幼登基的情况较为常见。

造句:

  1. 三国时期的曹叡在父亲曹操去世后即位,被世人称为“明帝”,而他幼时的称号则是“少帝”。
  2. 在汉朝末期,由于政局不稳,多位皇帝年纪尚轻就被拥立为帝,“少帝”的称呼在此时期较为普遍。
  3.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年幼继位,史称“少主”,他即位时的称谓即是“少帝”。
  4. 在一些古代宫廷剧中,“少帝”常作为重要角色出现,反映宫廷斗争和成长的故事。
  5. 唐朝初期,李渊之子李建成在父亲去世后短暂被立为太子,史称其幼年时期为“少帝”。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少帝》一词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应用及其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shǎo,shà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2 缺,不够:缺~。减~。3 不经常:~有。~见。4 短时间:~等。~候。~顷。5 丢,遗失:屋里~了东西。6 轻视:“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2 君主:~王。皇~。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