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赃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赃的简介:

píng zāng
1.评定赃物的价值。

  • AI解释

平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法律术语,在古代中国法律体系中,特指对案件中的赃物进行公平处理的行为。它意味着在审理涉及财物犯罪的案件时,不仅要依法惩治犯罪行为,还要合理处置因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等。这种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罚当其罪”和“公正执法”的理念。

以下是五个使用《平赃》一词造句的例子:

  1. 在那次审案过程中,法官十分注重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处理案件中的赃款时特别重视《平赃》,最终使得整个案件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2. 古代官员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总是力求做到《平赃》,确保赃物得到合理处置的同时也维护了正义。
  3. 在清朝时期,当官府发现某人犯罪所得的财产后会进行调查和审理,以《平赃》的方式公平处理这些财物。
  4. 为了贯彻实施《平赃》制度,一些地方官员在遇到涉及财物犯罪案件时会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
  5. 这次审判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是因为法官严格遵循了法律精神,在《平赃》方面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请注意,《平赃》这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且多为历史文献中的术语。以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该词的意思而设计的示例。

分词解释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zāng

1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物。~款。~证。追~。退~。人~俱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