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1922- )的拼音、解释、组词
常香玉(1922- )的简介:
cháng xiāng yù (1922- )
豫剧演员。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女。九岁学艺,初习小生、须生,后改旦脚。原唱豫西调,后广泛吸收其他剧种之长,并融合豫东、祥符、沙河各调,创造新腔。擅演《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等剧。1948年组建香玉剧校。历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豫剧演员。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女。九岁学艺,初习小生、须生,后改旦脚。原唱豫西调,后广泛吸收其他剧种之长,并融合豫东、祥符、沙河各调,创造新腔。擅演《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等剧。1948年组建香玉剧校。历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 AI解释
《常香玉(1922- )》是对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女士的介绍。常香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戏剧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详细解释
常香玉
基本信息:全名常香玉(1923年6月10日-2004年7月5日),是中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被称为“香玉梅”。
艺术成就: - 代表作品:《花木兰》是她的成名作和最著名的代表剧目之一。 - 艺术风格:常香玉的演唱以高亢、激昂著称,且她擅长塑造刚强独立而又柔情似水的人物形象,在豫剧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社会贡献: - 常香玉不仅在舞台上演绎精彩故事,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慈善事业。1964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她带领自己的剧团赴各地演出筹集资金,被称作“香玉剧社号”。
人物生平
常香玉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一个梨园世家,自幼酷爱戏曲。1934年,8岁的常香玉开始登台演唱。在艺术生涯中,她曾向多位名师求教,并不断磨砺演技。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70年代后,担任河南豫剧三团团长。
人物评价
常香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人格受到观众的喜爱与尊敬,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造句
- 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花木兰》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 在常香玉的影响下,很多豫剧爱好者开始学习这门传统艺术。
- 我对戏曲一窍不通,不过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后,我开始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为了筹款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和她的剧团走遍了全国各地进行公益演出。
- 常香玉不仅是豫剧界的佼佼者,她的人格魅力也使得她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分词解释
常
cháng
1 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4 姓。
香
xiāng
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2 舒服:睡得~。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8 姓。
玉
yù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