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军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贴军户的简介:
tiē jūn hù
1.元明兵制。元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明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1.元明兵制。元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明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 AI解释
《贴军户》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历史术语或方言词汇。根据字面理解,“贴”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负担、补贴或附随关系,“军户”则是古代中国对特定社会阶层的一种称呼,主要指那些为军队提供服务的人家。
详细解释:
“贴军户”的具体含义需要进一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是指在某个历史时期内,某些家庭因为承担了某种与军事相关的特殊责任或义务而被划入“军户”这个特别的社会分类。这些家庭可能需要定期向军队提供劳动力、物资或其他形式的服务,并因此享有某些特权或免除某些赋税的待遇。
造句:
- 在明朝时期,由于国家战争频繁,为了鼓励民众投身军旅,政府允许一些自愿加入军籍的家庭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这些人因此成为了“贴军户”。
- 历史学者在研究清代的户籍制度时提到,“贴军户”的身份往往伴随着特定的社会地位变化和经济负担减轻。
- 在元朝军队中,某些被编入特殊兵种的人家被称为“贴军户”,他们不仅需要为军事服务,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家庭赋税。
- 由于明朝末年边疆战事不断,“贴军户”这个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不仅要服兵役,还要承担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供给任务。
- 清朝建立后,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对“贴军户”的管理和待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一政策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造句都是基于上述假设进行虚构创作,并不代表实际历史情况。如果需要了解更准确的历史信息,请查阅相关史学资料或咨询专业学者。
分词解释
贴
tiē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 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军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户
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