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第的拼音、解释、组词
辞第的简介:
cí dì
1.辞去所赐的第宅。典出《汉书.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因以"辞第"指为国忘家。
1.辞去所赐的第宅。典出《汉书.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因以"辞第"指为国忘家。
- AI解释
《辞第》,在这里特指古代文人辞谢皇帝赐予的宅第或宫殿,体现了他们不慕荣华、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并非是一个正式的历史术语或者文学术语,而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态度的描述。
详细解释
- 辞:在古代汉语中,“辞”有“拒绝”的意思,在这里指文人主动谢绝或婉言谢绝。
- 第:这里指的是豪华宅邸、宫殿。中国古代有赐予官员高级官吏豪宅,或者皇帝为了彰显恩宠而赐给某些臣子的住所。
解读
《辞第》这一行为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精神追求,即不为物质享受所累,更看重精神自由与道德操守。他们往往选择在较为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安身立命,以此来坚守内心的清净和高洁,这种态度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造句
- 李清照面对皇帝赐予的豪华府邸,毅然辞第,选择了在简陋书房中继续她的诗词创作。
- 范仲淹在朝中权势日盛之时,拒绝了皇帝为他建造新宅的要求,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告诫自己始终要保持清廉本色,这也成为后世对他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 陶渊明辞官归隐,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这样的选择体现了他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精神自由追求的精神境界。
- 王维在出仕为官时,曾多次受到皇帝赐予宅第的机会,但他都以“不求大富大贵”的心态婉拒了这些恩赏,选择了保持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
- **苏轼虽身处高位却始终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在面对朝廷给予的豪华府邸时,他毅然辞谢,转而寄情山水之间,这种行为彰显了他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坚守与执着。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辞第》这一表达背后的文化含义及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