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遵义会议的简介:
zūn yì huì/kuài yì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次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次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I解释
《遵义会议》,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通常指的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详细解释:
- 背景:当时,红军正在经历艰难的长征,面对着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内部路线斗争的问题。
- 主要内容:会议上集中解决了军事指挥权和组织路线问题。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位置。
- 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地位,并为之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造句:
- 遵义会议是党从挫折中崛起的关键一步。
- 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回到了中央委员会,这一决策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明智和必要的。
- 遵义会议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 研究遵义会议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党如何通过自我反省来克服挑战的。
- 通过学习遵义会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是如何塑造今天的中国的。
分词解释
遵
zūn
1 沿着,依照,按照:~守。~照。恪~。~循。~行。~养时晦。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议
yì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