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田的拼音、解释、组词

职田的简介:

zhí tián
1.见"职分田"。

  • AI解释

职田》词义解析

"职田"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土地制度,主要存在于汉朝及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它是指官员因为担任某种职务而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或占有权,并不是真正的私有财产,在任期结束后通常需要归还给国家。这种土地主要用于个人生活所需或者进行农业生产,以维持官员及其家族的基本生活。

造句

  1. 在汉代,一些高级官员通过任职获得了大量的职田,这些土地帮助他们在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财富。
  2. 汉武帝时期,为了鼓励官员积极为国效力,开始实行更加宽泛的职田政策,使许多低级文官也能获得稳定的经济保障。
  3. 唐朝初期,职田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扩大了分配范围,还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规定,以确保公平性。
  4. 宋代官员对于职田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继承权,但仍旧要遵守相关规定,并且在离任后必须归还给国家。
  5. 明清时期,尽管中央政府对职田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但在地方上依然存在广泛的实施情况。

分词解释

zhí

1 职务,分(fèn )内应做的事:~业。~务。~守。~权。天~。尽~。2 职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工。~位。~员。~称。以身殉~。3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卑~。~当奉命。4 掌管:~掌。5 由于:~此而已。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