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提法的简介:
tí/dī/dǐ fǎ
1.对某种问题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
1.对某种问题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
- AI解释
《提法》这个词通常用于政治、新闻报道和工作报告中,指的是在具体工作中所采用的方式或表述方法。它常用来描述政策、方针或工作要求的具体表达形式,强调的是如何阐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规划未来行动。
详细解释:
- 来源与背景:《提法》这个词源自中文语境中的政治语言和报告体裁中,用于正式场合的表述方式。
- 用法场景:通常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党委会决议、重要会议纪要等官方文档中。它强调的是政策传达的具体形式,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影响公众认知或指导具体实践。
造句:
- 在这次工作会议上,领导重申了加强环境保护的提法。
- 财政预算报告中采用了新的发展经济的提法。
-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提法。
- 环保部门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提法。
- 政府文件中强调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新提法。
这些造句展示了《提法》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从政治环境到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都可能涉及到对新想法、理念或方向的表述。
分词解释
提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