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旄的拼音、解释、组词

秉旄的简介:

bǐng máo
1.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权。

  • AI解释

《秉旄》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秉”是持、握的意思,“旄”则是古代用于指挥或装饰用的大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手持军旗统帅军队的行为或者形象。这个词组的完整表达形式可能是“秉旄节”,一般用来描述执掌权力和指挥权的人物,带有一定的尊贵和权威感。

详细解释:

  • 词源:“秉”意为持、握;“旄”指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大旗。
  • 含义:手持旄旗,通常用于形容高官或统帅。
  • 应用背景:多见于古文中的军事场景描述中,象征着权威与指挥权。

造句:

  1. 古代战争中,将领们常常“秉旄节”,站在前列指挥士兵作战。
  2. 在这庄严的仪式上,“秉旄”将军代表国家接受各国使臣的朝拜。
  3. 历史剧中,英雄人物总是手持“旄旗”,率领将士们冲锋陷阵。
  4. 他不仅是一位“秉旄”的统帅,更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长官。
  5. “秉旄节”的将领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令人敬畏。

分词解释

bǐng

1 拿着,持:~烛。2 掌握、主持:~正。~公。3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