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半国际的拼音、解释、组词
第二半国际的简介:
dì èr bàn guó jì
即“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也称“维也纳国际”。1921年2月由考茨基领导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英国独立工党等十三个国家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成立。由于它自称站在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之间,是“中派”,故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它同黄色国际一起分裂工人阶级队伍。1923年与黄色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即“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也称“维也纳国际”。1921年2月由考茨基领导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英国独立工党等十三个国家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成立。由于它自称站在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之间,是“中派”,故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它同黄色国际一起分裂工人阶级队伍。1923年与黄色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 AI解释
《第二国际》是指1889年在巴黎成立的世界工人阶级政党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它是在第一国际解散后建立起来的,主要由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成,宗旨是通过和平合法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第二国际在其存在期间支持了许多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扩张的运动,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和平运动。
详细解释: 1. 成立背景:《第二国际》是在第一国际解散后为加强工人阶级的联合而建立的一个组织。 2. 宗旨与原则:它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为主要目标。强调通过议会斗争和合法手段来争取社会正义和平等。 3. 重要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二国际》内部产生了分裂,支持战争的国家和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退出,最终导致《第二国际》解散。
以下是五个使用“第二半国际”的造句:
- 第二国际成立之初就强调通过法律手段和和平方式来推动社会变革。
-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问题,《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 历史学家常常研究《第二国际》的文献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工人运动。
- 尽管经历了许多挑战,《第二国际》为后来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一些现代学者试图通过重新评估《第二国际》的历史角色来揭示其对当代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
分词解释
第
dì
1 次序:~一。次~。等~。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5 姓。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际
jì
1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无边无~。天~。春夏之~。2 彼此之间:校~互助。人~关系。3 时候:值此生死存亡之~。4 当,适逢其时:~此盛会。5 交接,接近:善于交~。6 遭遇(多指好的):遭~。~遇。7 中间,里边:胸~。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