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笼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筷笼子的简介:

kuài lóng/lǒng zǐ
1.方言。即筷筒。

  • AI解释

筷子是中国的传统餐具之一,而“筷笼子”是一个较为口语化的词汇,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通常,“筷笼子”是指用来收纳和存放筷子的容器或工具。它一般由竹、木等材料制成,并设计有便于携带的特点,可以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桌子上使用。

详细解释

  • 材质:多为竹、木等自然材料。
  • 结构特点:通常设计成圆形或方形,上部开口以便放入筷子,底部封闭。有的还配有挂钩,方便悬挂。
  • 功能作用:主要用来收纳和分类筷子,保持桌面整洁,避免污染。

造句

  1. 每次饭前妈妈都会把筷笼子挂在餐桌的墙上,保证每次用餐都有干净卫生的筷子使用。
  2. 李阿姨在整理厨房时发现了旧旧的竹制筷笼子,勾起了她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
  3. 小明将新买的塑料筷笼子送给爷爷奶奶做生日礼物,希望他们能用上更加环保耐用的筷子收纳工具。
  4. 在办公室里,大家习惯把各自的筷笼子放在抽屉里,既方便个人使用又保持了桌面整洁。
  5. 旅行时,小巧便携的筷笼子成为小红出行的好帮手,让她无论是在酒店还是餐馆都能轻松找到干净卫生的筷子。

请注意,“筷笼子”这一词汇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较少被使用,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反映了其口语化的特点。

分词解释

kuài

夹饭或其他东西用的一对细棍儿(亦称“箸”):~子。竹~。牙~。碗~。

lóng,lǒng

1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熏~。2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鸟~。蝈蝈~。3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牢~。4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屉。蒸~。5 泛指包络之物:~头。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