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毒的拼音、解释、组词
肿毒的简介:
zhǒng dú/dài
1.各种毒疮的通称。
1.各种毒疮的通称。
- AI解释
《肿毒》在中医中是一个术语,通常指的是局部皮肤或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症常表现为患处红肿、疼痛,并且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现代医学中,“肿毒”一词虽不常用,但有时也可能用于描述类似的感染症状。
详细解释:
- 病因:肿毒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疖子(痈)、丹毒等。
- 症状:患处红肿、疼痛明显,严重时可能化脓或形成硬块。
- 治疗:中医常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内部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部则可使用膏药或其他敷料,并注意局部卫生和清洁。
造句:
- 患者因为不慎割伤了手指未做妥善处理,不久后患处开始红肿疼痛,疑似得了肿毒。
-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但一些老年人还是习惯在出现肿毒症状时求助于中医治疗。
- 医生提醒大家,如果身体某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肿痛,特别是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因为患上了肿毒。
- 李阿姨在家自制了一些中药膏药,专治家中小儿的肿毒,效果非常好。
- 老王最近总感觉脚踝处隐隐作痛且逐渐肿大,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肿毒,决定尽快去医院就诊。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