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简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深藏简出的简介:
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深居简出」。见「深居简出」条。
2. 此处所列为「深居简出」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据《全唐文.卷五五五.韩愈》引)民之初生,固若夷狄禽兽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耶?夫鸟俛1>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我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耶? 〔注解〕 (1) 俛:音ㄈㄨˇ,低头。同「俯」。
3. 此处所列为「深居简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韩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经百家之学,创作颇多;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于佛教鼎盛。因此,当时的文人及达官贵人,多与僧侣往来,互赠诗文。〈送浮屠文畅师序〉就是韩愈赠予僧侣文畅的文章。文中表达了他一贯拥护儒家仁义道统的立场。他认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后来圣人出现,治理天下,因为施行仁义和礼乐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传而固守著传统的文化,就像鸟儿,一低头就是要觅食;一抬头,就会环顾四方;野兽们藏身在隐僻的深山,很少出来活动。这都是因为害怕其他的动物会伤害自己,因而时时提高警觉,但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仍然无法摆脱弱肉强食的危险。现今百姓过著安详而闲暇自得的生活,与禽兽差别很大,就是因为遵行儒家思想,所以怎能迷信佛老思想呢?文中处处可见韩愈护卫儒家传统的坚定立场。后来「深居简出」被用来指人平日待在家里,很少外出。
词语详解
深藏简出(shēn cáng jiǎn chū)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
词义解释:“深”意为深沉、不轻易显露,“藏”即隐藏;“简”,简约、简单,“出”,显现在外。合起来就是说一个人平时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生活十分朴素低调,但内心却非常丰富或有着非凡的才华。
-
适用对象: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事低调、性格内敛的人,也可以用以赞美具有深厚内涵而保持谦逊态度的人物。
-
使用场合:适用于文学作品描写人物、新闻报道中提及某人的行为特点等情境。它既可以用作褒义词来赞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也可以用来作为批评,暗示某人过于孤僻、缺乏社交能力或不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造句
- 李教授虽然学术成就卓著,但他的生活十分深藏简出,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 小王是个深藏简出的人,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体现在每一幅作品中。
- 虽然身为企业家,但他为人低调,深藏简出,不喜张扬。
- 这位作家平日里深居简出,但她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 他是个深藏简出的艺术家,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分词解释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jiǎn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2 书信:~帖。~札。信~。书~。3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4 选择:~拔。~选。~任。5 姓。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