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斧的拼音、解释、组词

拒斧的简介:

jù fǔ
1.即螳螂。

  • AI解释

词语“拒斧”是一个成语,其中“拒”意为拒绝、抵挡,“斧”则是古代常用的砍伐工具。在汉语中,“拒斧”的含义较为特殊,它特指一个人面对强敌或强大的力量时,虽然自身无力抵抗甚至可能被消灭,但仍然选择不投降,最终英勇牺牲的壮烈行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面对强大敌人却坚决不屈、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意投降的人或精神。这种行为体现了极高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赞美英雄的一种表现形式。

造句

  1.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中国士兵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即便知道拒斧的结果很可能是牺牲自己,但他们依旧选择与敌人战斗到底。
  2. 面对外敌入侵,他选择了拒斧,宁死不屈,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3. 小说《英雄儿女》里,主角在面对强敌时展现出了拒斧的精神,即使知道可能失败甚至牺牲,也要坚持到最后。
  4. 他用生命践行了拒斧的含义,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最终英勇就义。
  5. 面对强权与压迫,拒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的象征。

请注意,“拒斧”这个成语在实际使用中较为罕见,并且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爱国题材的作品中。它强调的是面对强大势力时,尽管形势不妙甚至面临牺牲,也要坚持到底的精神状态。

分词解释

1 抵挡,抵抗:~守。~敌。抗~。2 不接受:~绝。~谏(拒绝劝谏)。来者不~。3 古同“矩”,方阵。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