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粮的拼音、解释、组词

抗粮的简介:

kàng liáng
拒绝交纳粮食。

  • AI解释

抗粮》一词在古文中常指百姓对官府征收粮食不服从而进行反抗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古代,尤其是在统治者加重赋税负担、粮食征派不公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可能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或抗议。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封建社会中,政府为了支持其军事和行政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粮食作为财政来源。然而,在某些时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或是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导致政策不当,使得赋税过重,普通百姓难以承受。
  • 表现形式抗粮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消极怠工、拒绝缴纳或延迟缴纳、公开抗议甚至暴力冲突等。

造句:

  1. 明朝末年,由于连续多年的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开始《抗粮》,以表达对苛政的不满。
  2. 在清朝前期,随着农民负担逐渐加重,《抗粮》事件时有发生,政府对此采取了严厉镇压措施,但并未完全平息民间怨气。
  3. 由于清末新政时期赋税改革不完善,《抗粮》现象在农村地区蔓延开来,成为社会矛盾的重要体现之一。
  4. 在明初朱元璋统治下,为了恢复经济秩序,《抗粮》事件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到了永乐年间再次抬头。
  5. 历史上,每当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官府不合理征税时,《抗粮》就成了农民反抗的主要形式之一。

分词解释

kàng

1 抵御:~击。~争。~拒。抵~。顽~。2 拒绝:~议。~上。~命。~税。3 对等:~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liáng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食。~仓。~荒。弹尽~绝。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