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的拼音、解释、组词
待诏的简介:
dài/dāi zhào
1.等待诏命。 2.官名。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1.等待诏命。 2.官名。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 AI解释
《待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被皇帝或官府征召参与政务、文学创作或其他重要事务的人。这个词通常带有一定的荣誉色彩,表明这些人因其才能或是某种特殊技能而受到朝廷重视。
详细解释
- 来源: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书》中有记载。
- 含义:待诏多用于表示那些被皇帝召见参与政事或文学创作的人。他们通常是文臣武将中的佼佼者,或是具备特殊技能(如医术、工艺等)的人物。
- 地位与作用:在古代社会中,成为待诏往往被视为一种荣誉和重要的职位,表明其个人能力和价值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造句
- 汉代的司马相如因为文才出众,被皇帝召为待诏,从而得以参与重要政务。
- 隋朝时期,很多乐师和画家也被授予待诏之职,以此表彰他们的艺术才能。
- 明朝的御医李时珍凭借自己在医药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待诏之一。
- 唐代诗人杜甫虽然生活坎坷,但因其诗作广受赞誉,也曾被朝廷征召为待诏。
- 在清朝,一些擅长绘画、书法或是音乐的人也被授予了待诏之职,参与宫廷文化活动。
这些例子展示了“待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应用与意义。
分词解释
待
dài,dāi
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