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的拼音、解释、组词
彤管的简介:
tóng guǎn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 AI解释
《彤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是作为一种象征物出现。"彤"字一般指赤色或红色,“管”则泛指笔或类似书写工具。“彤管”的具体含义可能因时代、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通常被引申为表达女性情感和爱慕的象征。
详细解释
-
历史渊源:《彤管》最早见于《诗经·邶风·静女》,原句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里虽未直接提及彤管,但描述了男女间互赠礼物的场景。“彤管”作为一种象征物,后世被赋予更多浪漫和诗意。
-
象征意义:由于古代文具多用木杆制作,并且常以红色涂饰笔头或笔身,以方便识别或美观,“彤管”的意象常与女性、爱情及书写有关。它不仅象征着美的事物,还带有女性的手工艺特质,暗示着女子的巧思和温柔。
造句
- 她手中的彤管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红润,仿佛是晚霞的余晖凝聚成笔尖上的色彩。
- 他用彤管写下了一封情书给远方的恋人,每一行字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感与思念。
- 这件精美的手工铜器上刻有“彤管”,代表着对古代文具和女性工艺的致敬。
- 在古代,女子们常以彤管为礼赠予心爱之人,作为情谊的见证。
- 彤管不仅是一支笔,更承载着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于美好情感与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些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彤管”这一词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