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碑的拼音、解释、组词

庙堂碑的简介:

miào táng bēi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 AI解释

庙堂碑》,这是一个文学术语,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具体文字或作品。在古代文献中,“庙”指的是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地方,“堂”则是指重要的宫殿或厅堂。“庙堂”一词常用来泛指朝廷、政府、国家的重要殿堂等地方,也比喻为国之重臣、朝政核心所在之处。

“碑”则是刻有文字的石板,常见于墓地、纪念场所或者用以记录重大事件。结合来看,“庙堂碑”的概念实际上并未在历史上形成具体的实物作品名称或典籍记载,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性的描述,用于文学创作中表示对于国家大事、重要历史节点或是朝廷官员事迹的记述。

由于《庙堂碑》并非实际存在的文献,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内容解释。不过,我们可以基于上述背景,构造出一些与“庙堂”、“碑”相关联的例子作为参考:

  1. 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中的英勇牺牲者,政府决定设立一块庙堂碑
  2. 庙堂碑上详细记载了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成为后人学习历史的宝贵资料。
  3. 虽然他只是个普通人,但他的善行被刻在了一块小型庙堂碑上,供人们瞻仰。
  4. 为了纪念这次重大会议的成功举办,相关部门计划在未来建立一块大型的庙堂碑以示纪念。
  5. 看着那块记载了先贤们丰功伟绩的庙堂碑,我不禁感慨万千。

以上句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庙堂”和“碑”这两个概念而设计的例子。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miào

1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岳~。寺~。3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堂。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

bēi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tà )。~帖。~林。里程~(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