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鼓偃旗的拼音、解释、组词

息鼓偃旗的简介:

xī gǔ yǎn qí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息鼓偃旗(xī gǔ yǎn qí)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战争场景,意味着停止战斗时的状态。具体来说,“息鼓”是指停止敲击战鼓以示停战或休息;“偃旗”则是指收起军中的旗帜,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或暴露自身位置。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场上双方暂时休战、恢复平静的场面,也可以比喻紧张情况下的缓和状态。在现代用语中,“息鼓偃旗”也常被引申为任何激烈行为或争执后,事物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

造句

  1. 经过数月激烈的谈判,双方最终息鼓偃旗,达成了初步协议。
  2. 在经历了一场恶战之后,敌军终于息鼓偃旗,退守到城内。
  3. 家里的争吵声逐渐减弱,直至息鼓偃旗,大家都冷静下来了。
  4. 邻居们因为小事争执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息鼓偃旗,各自回家。
  5.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双方终于息鼓偃旗,决定暂时搁置争议继续合作。

分词解释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