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文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防文学的简介:

guó fáng wén xué
1.1936年初,上海文艺界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而提出的口号,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AI解释

国防文学》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通常用来指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创作。在20世纪中叶至60年代初,中国曾倡导并实施过一场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为目的的文学运动,这一运动所孕育出的作品被称为“国防文学”。这类作品往往聚焦于描绘当时的社会变革与建设成就,歌颂劳动英雄和战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其创作目的在于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文学形式助力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以下是使用《国防文学》概念的五个造句:

  1.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国防文学》是鼓舞人心的力量源泉。
  2. 通过学习《国防文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创作心境。
  3. 那篇关于抗洪救灾的小说,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国防文学》,但其精神实质与之有相通之处。
  4. 这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专设章节介绍《国防文学》,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特殊价值。
  5. 国防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政策和文化导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国防文学”这一概念的历史与理论背景进行解释,并提供了五个句子来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该术语。实际应用中,“国防文学”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根据不同语境有所变化。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fáng

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 守卫:~守。边~。海~。3 堤坝:~堤。“以~止水”。4 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